室内装修防爆设计规范,室内装修防爆设计规范最新版 2025-04-16 13:37:49 0 0 防爆控制室设计规范? 在爆炸性环境中,除了使用电气设备外,还大量使用了非电气设备,如运输机、空气压缩机、搅拌机、非电动运输车辆等,在这些设备中,采用了减速器、齿轮箱、皮带轮、制动器等装置。这些装置虽然不使用电力,且本身无动力,但是在工作时有高速运动部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碰撞而产生火花,由于摩擦、压缩做功等而产生的高温,对于爆炸危险场所来说,这些都是危险的点燃源,具有引燃环境中的爆炸性物质的危险。 实际上,这些设备设计过程中已经考虑到这些危险,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危险的产生,如对减速器等采用油冷、密封的结构,将运动部件用防护罩保护,但是这些局部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电气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时会产生火花、高温的危险,尤其是这些设备往往都是复杂的产品,一个设备上同时有多个结构可能产生爆炸危险。 因此,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这些非电气设备也是需要防爆的。那么,电气设备防爆的要求都有哪些呢?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 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即不传爆性)就是失爆。隔爆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有: 1.隔爆外壳严重变形或出现裂纹,焊缝开焊以及连接螺丝不齐全、螺扣损坏或拧入深度少于规定值,致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耐爆性的要求而失爆; 2.隔爆接台面严重锈蚀、由于机械损伤、间隙超过规定值、有凹坑、连接螺丝没有压紧等,达不到不传爆的要求而失爆; 3.电缆进、出线口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胶圈或根本没有密封胶圈;不用的电缆接线孔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挡板或根本没有密封挡板而造成失爆; 4.在设备外壳内随意增加电气元、部件,使某些电气距离小于规定值,或绝缘损坏,消弧装置失效,造成相间经外壳弧光接地短路、使外壳被短路电弧烧穿而失爆; 5.外壳内两个隔爆腔由于接线柱、接线套管烧毁而连通,内部爆炸时形成压力叠加、导致外壳失爆;外壳失爆主要是由于安装、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以及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严格保证隔爆质量标准要求,在安装、使用、维护和检修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标准、才能防止失爆。 目前国内的防爆标准有GB 3836系列和GB 12476系列,其规定的防爆措施分别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含瓦斯气体)和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对非电气设备的防爆并不适用。为此,国家专门制定并出台了GB 25286《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系列标准。 二、GB 25285的2010版与EN 1127-1:2007 GB 25286的2010版参照参照EN 13463-1:2001等标准制定,而目前EN 13463-1已经更新为2009版。IEC发布了ISO 80079系列标准,其中ISO 80079-36:2016综合了EN 1127和EN 13463-1的内容,并更新了一些技术条款,而ISO 80079-37:2016标准则将EN13463的结构安全型“c”、控制点燃源型“b”、液浸型“k”的技术内容合并在一起,隔爆外壳型“d”、正压外壳型“p”、外壳保护型“tD”这几个防爆型式的要求直接采用IEC 60079系列中的相关标准。 三、防爆电气隔爆接合面防锈措施 1.涂防锈油剂。在隔爆接合面上直接涂204-1 防锈油。 2.涂磷化底漆。这是一种新的防锈涂漆,能代替钢铁的磷化处理,其特点是:漆膜薄,且坚韧耐久,具有极强的附着力;涂抹方便,仅用半小时即可自然干燥;漆膜不怕瓦斯爆炸时的瞬时高温。 3.热磷处理。隔爆接合面经热的磷酸盐溶液处理后,在金属表面便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薄膜,即磷化膜,可防止隔爆面的氧化锈蚀。 4.冷磷处理。隔爆接合面经大修后,一般采用冷磷处理,使其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氧化膜,以防止隔爆接合面氧化锈蚀。 四、防爆壳体与防爆接合面的修复 壳体如果有裂纹,建议用新的相同零件更换;如果发现有小的通孔,可以用熔焊焊补。 隔爆接合面上如果有轻度锈蚀,可以用煤油和抹布将锈癍擦去,并且涂一薄层润滑脂防锈。 如果锈蚀很严重,建议用除锈剂除锈,并且检查接合面情况,如果隔爆间隙值大于图纸的规定,但不超过防爆标准的规定,可以不加修理。如果隔爆面上局部出现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1mm凹坑,在隔爆结合面长度不小于25mm时每平方厘米范围内不超过3个,或者在隔爆结合面长度不小于12.5mm时每平方厘米范围内不超过2个,也可以不加修理。 如果隔爆面上的机械划痕的宽度和深度均不超过0.5mm,剩余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不小于GB3836.2规定的三分之二,也可以不加修理,但划痕的凸出部分应磨平。 四、隔爆面面上缺陷修补方法: 1、熔焊; 2、硬钎焊,例如对于钢件和铸铁件采用铜焊补焊; 3、胶粘剂调入金属粉粘补,例如采用环氧树脂胶修补,要求胶粘剂对母金属有附着性好,使用温度在-30℃~ 150℃范围不软化、不收缩、不开裂。 如果隔爆接合面损坏严重,间隙超过防爆标准的规定,对于平面接合面,可以将损坏的一侧磨平;对于圆筒型接合面,可以将一侧轻微加工,另一侧采用焊接﹑电镀或镶套的方法增添金属,然后加工到规定尺寸。 对于活动接合面(例如转轴﹑操作杆等)应该用熔焊或硬钎焊后磨平或镶套的方法修理。 隔爆结合面上如果凹坑或划痕超过上述规定,可以进行修补,但是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修补: 1、螺孔周围5.0mm范围内的缺陷; 2、隔爆面长度小于6.0mm范围内的缺陷; 3、隔爆面的边角处; 4、活动隔爆结合面; 5、隔爆面上有疏松现象的铸件; 6、隔爆面上有裂纹。 五、结言: GB 25286 系列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修改并采用了EN13463《潜在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欧洲标准系列,规定了用于气体、蒸气、薄雾与空气,以及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潜在爆炸性环境中非电气设备设计、制造、检验和标志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我国GB25286系列标准和欧洲EN 13463对经过评定的设备施加标志时,需要明确所采取的防点燃措施,如Ex c IIB T4 Gb,而新版的ISO 80079标准,只需标注“h”即可,无需标明具体防点燃措施,这是因为非电气设备与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有所不同,例如采用本质安全型的进行保护的电路应当严格按防爆证明文件上的要求进行参数匹配,而不得与非本质安全线路混接,用正压外壳保护的设备需要专门的保护气路等;而非电气设备通常只需要安装到位即可,设备需要的保护电路通常已经配备到位,不需要额外的配置。 防爆窗设计规范? 答:防爆窗设计规范:GB 50058 - 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防爆灯国家规范标准? 2. 按防爆型式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正压型、无火花型和粉尘防爆型共5种主要类型,也可以由其他防爆型式和上述各种防爆型式组合形或复合型和特殊型。 3. 按防触电保护型式可分为Ⅰ、Ⅱ、Ⅲ类。防触电保护是为防止防爆灯具外壳易触及零件带电,使人体触电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触及产生电火花而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AⅠ类——在基本绝缘的基础上,将易触及的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可导电部件都连结到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上。 BⅡ类——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作为安全保护措施,无接地保护。 CⅢ类——使用有效值不大于50v的安全电压,并且其中不会产生高于此电压值。 D0类——只依靠基本绝缘作为安全保护措施。 绝大部分的防爆灯具防触电保护型式为I类灯具,只有少数为Ⅱ类、Ⅲ类灯具。例如:全塑防爆灯具,防爆手电简。 通明防爆灯具 4. 按外壳的防护等级分类:为了防护尘埃、固体异物和水进入灯腔内,触及或积集在带电部件上产生跳火、短路或破坏电气绝缘等危险,有多种外壳防护方式起到保护电气绝缘的作用。用特征字母“IP”后跟两个数字来表征其外壳防护等级。第1个数字表示对人、固体异物或尘埃的防护能力。分为0—6级。防爆灯具是一种密封灯具,其防尘能力至少为4级以上,第2个数字表示对水的防护能力,分为0—8级。 5. 按灯具设计的支撑面材料分类:室内防爆灯具可能安装在许多属于普通可燃材料表面,如木质的墙和天花板,它们不允许防爆灯具安装表面的温度超过安全数值。根据防爆灯具是否可直接安装在普通可燃材料表面可分为2类。 一类为仅适宜于安装在非可燃表面的灯具。 另一类为适宜于直接安装在普通可燃材料表面的灯具,有标记符号。 6. 按安装使用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可移式、携带式。 配电室防爆门设置规范? 1、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2、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0m的自然采光窗,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不临街的自然采光窗。 3、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的防火门;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