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城室内装修设计-紫荆城室内装修设计效果图 2024-12-19 16:43:34 0 0 故宫每个宫殿的用途? 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1、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 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相对于民间百姓,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皇帝与皇子及宗室诸王的宗室宴(亲藩宴)是在元旦次日举行的,它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宫家宴。 宫中无论是典礼还是宴会,从未出现过男女欢聚一堂的场面,只有皇帝一个男性能与宫中女性一同饮宴,皇子作为他们的儿子(除了幼龄以外)也不得参与。其实,相对于民间的团圆饭,没有能真正称得上家宴的宫廷宴会。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乾清宫就开始营造过年的气氛了。乾清宫丹陛左右就开始安设万寿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 在万寿灯后面,左右都悬挂万寿宝联,每幅宝联两面都用金丝绣上联句。万寿灯光映照在宝联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别透亮,营造出浓烈的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 乾清宫家宴前夕,相关人员忙忙碌碌,按照礼制布置宴会现场。乾清宫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乾清门内陈设了丹陛大乐,交泰殿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 在乾清宫内,每人一张的宴桌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们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样。 酉时(下午6点),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皇后等人各入座进馔。过了一会,皇帝与后妃们开始欣赏承应宴戏。 他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进果,进酒,皇帝进酒时,后妃们各出座,跪拜。承应宴戏演出结束后,后妃们出座谢宴,行跪拜礼,皇帝起座离开,皇后以下各还本宫。在以上的宴会过程中,各种音乐依次演奏。 乾清宫家宴极尽奢华,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宫家宴档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摆膳食一开始就有109碗(盘),加上宴礼中所进汤膳、酒宴,合计可达153品。 这些美味佳肴,虽然有的在宴会后作为赏赐,但仍会产生极大的浪费。除夕之外,凡遇皇帝万寿等节日,乾清宫也要举行家宴。 2、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明清时于此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后诞辰典礼。皇后于此接受后宫妃嫔朝拜,同时,皇后在春分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 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5、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6、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六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概括全文。? 故宫博物院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东西六宫是妃嫔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俗称的"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西六宫大致按原来面貌布置,可以看到帝制时代的真实史迹和帝后的生活情况. 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从雍正到清末近200年间,皇帝大都住在这里.皇帝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批阅奏报.军机处设在养心殿南面院墙外,就是为了皇帝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的方便. 养心殿东间叫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从养心殿往北,一个宫院连着一个宫院,幽雅宁静,其中长春宫和储秀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现在储秀宫的陈设,就是按慈禧50岁生日时的情景布置的.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光是储秀宫,翊坤宫两处的装修和给臣仆的赏赐,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20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故宫的兴趣点 1.天安门。虽然它并不是故宫紫禁城的一部分,是属于天安门广场的主要景观,但所有游览故宫的游客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它也是你参观故宫的起点位置。站在天安门下,你可以看到城楼下有五个大红色拱门,中央最大的门是古时专门为皇帝进出之用,而其他所有人只能走侧门。 2.午门。当你通过了端门之后,就来到了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是一座壮观的U形城楼,也是整个皇宫最高的城门楼。午门的作用主要是古代处决朝廷官员的刑场,就像评书、电视剧里面所说的——“推出午门候斩”;午门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有重大时间和遇重要节日的时候,皇帝颁布圣旨昭告天下之用。 3.太和门广场。这里是故宫的外院的第一个大院。五座华丽的玉带桥建在金水河上,继续向前,正对面就是太和门。 4.故宫城墙。建议你不要急着前往太和门,不如先向东南方向走到登城口,上到宫墙上面,俯瞰一下52米宽的护城河。如果天气晴好,在城墙上你不仅可以看到故宫里的大部分建筑,而且还可以看到北京的西山和城东的CBD区域的摩天大楼。 5.文华殿。从宫墙上下来之后,可以前往文华殿(陶瓷馆)参观,这里收藏有明清两朝皇帝收藏的400件经典瓷器。 6.文渊阁。文华殿的后面就是著名的文渊阁,这里是紫禁城内最大的皇家藏书楼,也是故宫最引人入胜的著名建筑之一。大清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学者陈廷敬就是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一职。 7太和门。从文渊阁返回到太和门广场,就可以直接去太和门了。在大明各代皇帝执政时期,皇帝和大臣们每天在这里召集朝会。 8.太和门铜狮。在太和门的门前两侧,各有一只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大铜狮。左雄右雌,相貌凶狠,高4.44米(含基座),宽0.7米,它们是故宫所有铜狮中个头最大的一对。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守护着帝王的威严。右边的雄狮踩有一颗球,象征着天子的身份和地位,左边的雌狮身下有只幼狮,象征着皇族的子嗣繁荣。 9.故宫二道大院。穿过太和门,你可以看到整个故宫里面最大的院子。这里的看点是龙头形喷口和院内那些大型铜水缸,它们每个大约有两顿重。在古代的紫禁城里,铜水缸里常年满水,在有建筑意外失火的情况下,可以从大水缸中取水灭火。 10.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中的第一座大型建筑,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还是皇宫里面最重要的建筑,这里一般作为皇帝登基仪式、皇帝寿辰庆典,以及宴请文武百官的时候使用。评书故事里常说的“金銮殿”就是太和殿,里面如今还有龙椅宝座。朝会、官员觐见、外使面见皇帝,都在太和殿,所有人都要向皇帝跪拜扣头。 11保和殿。故宫紫禁城的第二座大殿——保和殿,属于皇帝在朝会期间的后台临时休息区。另外,在封建社会施行科举考试制度时,这里也是所有通过会试的贡生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场所,最终从所有考生中产出状元、榜眼、探花。 12云龙石雕。云龙石雕在保和殿的北侧,是目前紫禁城里最大的一整块汉白玉石雕,长度为16米,宽为3米,石雕厚度达1.7米,重200多吨。在运输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这块巨型石雕从北京西南房山区运到北京紫禁城,要走五十多公里的路程,全程由2万多名民夫在最寒冷的三九天昼夜不停地用旱船拉运(在人工冰道上),据说整整走了二十八天,耗银十一万两才最终运送到紫禁城皇宫。 13乾清门。步入乾清门广场,基本已经进入了内廷区域,这里之后就是皇帝和家眷的生活区。如果你只想看皇家建筑可以直接沿着中轴线穿过大门;但如果你的时间富余,想要看到更多精彩的内容,不妨向东去参观一下钟表馆。 14钟表馆。据记载,大清朝的各代皇帝有收藏钟表的习惯,如今在钟表馆里收藏有世界罕见的2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异钟表。其中大部分属于外国来朝使团时,送给皇帝们的国礼。Tips:钟表馆和画廊同属于专馆,均需单独购票,10元/人。 15九龙壁。在北京故宫的众多珍贵艺术品中,我个人比较喜欢九龙壁(皇宫里面的影壁),它也是故宫各个建筑中最受欢迎的打卡拍照地点之一,它就位于皇极门外南三宫后面。九龙壁全长29.47米,高3.59米,厚度为46厘米,整块九龙壁重达300多吨。 16畅音阁。畅音阁是大清紫禁城的皇家内廷专属戏楼,位置在故宫养性殿的东侧,宁寿宫后区东路的南头,争做建筑座南面北,建筑整体非常华丽。当年著名的“徽班进京”的首场正式演出就是在紫禁城畅音阁进行,当时是为给乾隆皇帝祝寿(1790年)。 17乐寿堂。从畅音阁继续向东翼的北端行进,你将到达乐寿堂。乐寿堂建筑为乾隆时期建筑装饰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彰显雍容华贵的气息。乾隆皇帝退位后的寝宫就在这里,这儿也是晚年慈溪太后的寝宫。如今,这里经常作为精美玉器展厅对外开放。 18东六宫。紫禁城东六宫,包括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等六处明清两代皇后和妃嫔的寝宫。这里常年举办各种金银器、玉器和瓷器等精品艺术展览。 19延禧宫。延禧宫可以说是整个紫禁城里最奇葩或者说最不伦不类的一处建筑了,因为它至今尚未完工,就像一处烂尾楼。最初建筑延禧宫的历史可以追溯的奥1420年,但在1845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火灾,整座建筑彻底坍塌。后再次重建,并采用了西洋风格。当时的设计概念是,墙体中空,外覆玻璃,墙壁的夹层中饲养金鱼,并取名“水殿”。有人说了,这不是一座海洋馆嘛,没错,当时就是这么设计的!但是由于晚清时期预算有限,工程被迫停工,又因1917年遭遇空隙,延禧宫再次被毁,后无复原,就成了这样一座烂尾楼状态。延禧宫的字面意思是“幸福绵延”,而实际上却命运多舛,最后简直成了个玩笑。 20乾清宫。乾清宫属于明清两代皇帝的卧室寝宫,有点像太和殿的缩小版;同时,驾崩的皇帝也会把棺材停放在这里,死后几天内,这里也是大型祭奠仪式的举办地点。 21交泰殿。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取名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这里属于明清两朝帝王与后妃们的私密起居住所。此处有一大型仿中式阁楼形制的自鸣钟(大自鸣钟),建于嘉庆三年(1798年),由清宫造办处制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经手动给自鸣钟上弦后,自鸣钟可以正常走动,打点报时,声音清脆洪亮,制造工艺非常精良。 22坤宁宫。坤宁宫在明朝时期,是紫禁城皇宫里的皇后寝宫,也是如今故宫中轴线上最后一个大型建筑宫殿。到了清朝时期,坤宁宫的作用不仅用于皇后的据说,而且还成为了皇帝和新婚皇后的正式婚房。除了皇帝和皇后在这里居住之外,殿内其他一些房间还承担着皇帝日常祭祀的作用,以及少数房间用来给宦官作为值更休息之用。 23西六宫。如果你此时还没有疲惫的感觉,可以去西六宫走走(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这里和东六宫一样,同样是皇帝的妃嫔们的住所。自从紫禁城建成以来,西六宫的建筑一直保存完好。生前的慈溪太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 24御花园。御花园是紫禁城的最北端区域,其占地约1.2万平方米,庭院内建有亭台楼阁,和各种雕塑,以及400多年的珍奇树木和假山。 25 景山公园。穿过紫禁城最北面的神武门之后,祝贺你,你已经成功地走完了紫禁城皇宫中最精华的地方!除了一个地方——景山。景山曾经是明清时期与御花园相衔接的一处御园,如今是一处市民公园,登上万春亭(中轴线上最高点,相对高度45米)可以眺望故宫紫禁城全景。 收藏(0)